从三个报告看2023民生新改善,三个报告心得体会
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今年全国两会将如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具体奋斗目标,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从多个方面部署民生新举措。
就业: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计划报告提出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预算报告提出增加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支持就业创业。
收入: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鼓励有条件地区对绿色智能家电等予以补贴。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谢资清委员建议完善相关政策,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医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计划报告提出增加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预算报告提出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
疫情防控:防重症、保重点人群、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适当延长新冠患者救治经费保障政策,鼓励优质医疗机构通过托管、医联体等方式帮扶基层医院。
教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支持学前教育、普通高中和地方高校发展。
“一老一小”: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支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住房: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支持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生态环境: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进一步增加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重点向乡村振兴底子差的地区倾斜。
网站声明:本文“从三个报告看2023民生新改善,三个报告心得体会”资源信息来自互联网,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阅读
-
招工难用工荒背后:年轻人嫌弃制造业偏爱服务业详细阅读
近期,多地出现“招工难”“用工荒”现象。《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北京、山东、广东、浙江等地了解到,随着疫情好转,复工复产加速推进,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制造业......
-
中国疾控专家呼吁大力提高老年人群疫苗接种率 尽快实现应接尽接,中国疾控首席专家换了详细阅读
昨日,北京市第257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11月4日14时至11月5日15时,本市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
-
多地探索妈妈岗减轻生育负担 专家:可改为亲子岗,多地探索按套内面积计房价详细阅读
3年前,李芳通过“妈妈岗”招聘重返职场。这份工作让她可以灵活安排时间,周末陪孩子,平时请假也方便。这一模式在全国多地推广,包括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和广东省。今年4......
-
花几千元就能拿证 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乱象调查,花几千元就能赚到钱详细阅读
全国各地陆续发布高考成绩,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和家长关注的“头等大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寻求志愿填报服务,艾媒咨询数据显示,88.1%的高考生愿意选择志愿填报服......
-
北大经院两会笔谈|张辉: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新阶段高质量发展详细阅读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是指导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