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房产律师解读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摊规则

深圳房产律师

  在深圳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复杂并存。作为深圳房产律师,在处理众多房地产相关案件和咨询过程中,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是经常涉及且至关重要的内容。这关系到购房者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房地产开发商的经营与责任界定。

  商品房销售面积的计算有着明确的规定。它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组成。套内建筑面积,简单来说,就是业主实际可以使用的面积,包括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以及阳台建筑面积等。套内使用面积是最为直观的,像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可以直接供业主生活和使用的空间都涵盖其中。套内墙体面积则是指套内各个房间四周墙体所占据的面积,这部分面积虽然不能直接用于生活起居,但却是房屋结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阳台建筑面积的计算相对复杂一些,根据阳台的不同形式和封闭情况,计算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全封闭阳台按照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全部建筑面积,未封闭阳台则按照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摊面积,是整栋建筑物的产权人共同分摊的面积。这部分面积主要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这些设施和服务空间是为整个建筑物的业主提供服务的,所以需要由全体业主共同分摊其面积。

  然而,在实践中,关于公摊面积的争议却屡见不鲜。一些开发商可能会在计算公摊面积时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比如将本不应计入公摊的部分强行计入,或者对公摊面积的计算方式不明确公示,导致购房者在购房时对实际得房率产生误解。从深圳房产律师的角度来看,这就需要购房者在签订合同前,仔细查阅相关的规划文件和合同条款,明确公摊面积的具体构成和计算方式。同时,对于开发商模糊不清或者不合理的表述,要及时提出质疑并要求其作出明确的解释。

  在深圳的房地产市场中,不同楼盘的公摊比例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高层住宅由于电梯、楼梯等公共设施较多,公摊比例相对较高;而多层住宅的公摊比例相对较低。但具体的公摊比例还是要根据楼盘的实际规划和设计来确定。购房者不能仅仅根据公摊比例的大小来判断房屋的好坏,还需要综合考虑房屋的整体品质、地段、配套设施等因素。

  除了公摊面积的计算问题,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差异处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按照相关规定,按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计价的,商品房实际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的误差,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当实际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时,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的,据实结算房价款;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时,买受人有权退房。这对于购房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法律保障,当发现房屋实际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存在较大差异时,可以依据法律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深圳房产律师提醒广大购房者,在购买商品房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也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诚信经营,明确公示相关信息,避免因面积计算等问题引发纠纷。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深圳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障购房者和开发商双方的合法权益。

  从深圳房产律师的视角来看,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是房地产市场中的重要规则,关乎着市场的公平与秩序。无论是购房者还是开发商,都应该深入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房地产市场环境。